魅力新重庆 爱上重庆 重庆范儿 查看内容

从废品站寻零件到自制机甲 重庆小伙把科幻梦照进现实

2025-10-29 13:05| 发布者:mlxcqadmin| 查看:101| 评论:0|来自: 华龙网

摘要:黄彦钧重庆小伙黄彦钧因自制全身可动且接入人工智能的机甲模型火爆全网,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转发点赞。从小学时躲着家长在废品站淘零件“地下创作”,到大学靠技术兼职月入过万,再到参与外骨骼研发、实 ...
 
黄彦钧

重庆小伙黄彦钧因自制全身可动且接入人工智能的机甲模型火爆全网,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转发点赞。从小学时躲着家长在废品站淘零件“地下创作”,到大学靠技术兼职月入过万,再到参与外骨骼研发、实现童年机甲梦,他以执着热爱为翼,将“科幻空想”逐步变为现实,书写了普通人逐梦的生动篇章。

童年“地下创作”播下梦想种子

黄彦钧的“动手基因”,早在小学时就因一次重庆科技馆之行被激活。当时,馆内一支售价40多元的水火箭让他挪不开眼——“没钱买,又特别想要,就想着自己做”。他上网搜教程,用身边材料捣鼓出一支成本仅几元的水火箭,在小学操场上点火升空的瞬间,他成了同学眼中“最靓的仔。”这次成功,像一颗种子,悄悄在他心里扎下了“动手造梦”的根。

可这份爱好,在当时却只能藏在“地下”。为避免被老师、家长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从小学到初中,黄彦钧的手工创作全是“秘密行动”。零件是最大的“刚需”,家附近的废品收购站,成了他的“宝藏基地”。“别人拆下来的旧电源、废电器,我就找老板要,不用花钱,”他笑着回忆,也是在“淘货”的日子里,他慢慢摸清了电器零件的好坏,能从旧电源里精准拆出需要的电子元器件。

为多些“淘货”时间,他每天放学故意绕路步行;可让他头疼的是,爸爸总把房间里的“宝贝零件”当废品扔掉。“每次发现零件被扔,都特别心疼,但又不敢争辩,只能下次再去废品站找”。即便如此,他的热情丝毫未减——废品站里的旧零件,在他手中总能变成新奇的小物件,童年的“科幻梦”,就在这些拆拆拼拼中慢慢成型。

看《钢铁侠》后转型“机械达人”

黄彦钧的兴趣从“手工”转向“机械”,源于一部《钢铁侠》。看着电影里酷炫的机甲,他和无数男孩一样热血沸腾,但不同的是,他没停留在“羡慕”,而是上网钻研起《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深奥”的学科。自那以后,他的创作渐渐有了“科技感”:给小火箭加装电子控制尾翼,给车辆模型增加PID寻线功能,动手能力一步步提升。

2015年,刚上初中的他设计出“太阳能充电宝”,凭此在全市比赛中获奖。“现在看,那充电宝太阳能转化效率低,不太实用”,黄彦钧坦言,但这次获奖,让他更坚信“梦想能实现”。中学时,他迷上《现代兵器》杂志,常和同学讨论轻武器,还接触了AI知识——“当时没大语言模型,主要学文本和视觉处理,比如人脸识别”,这些积累,为他后来的专业选择埋下伏笔。

高考后,黄彦钧毫不犹豫报考重庆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我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技术,这个专业能给我完整的知识架构”。进入大学,他凭多年动手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兼职——建模、嵌入式开发,一单能赚几百到上千元,巅峰时月入过万。告别“囊中羞涩”,他终于能放开手脚:买几千元的英伟达开发板做实验,花一万多元做二次元“狼头”头盔(内置夜视、VR系统),还自制300元成本的“手搓夜视仪”,并开源外壳数据,帮更多小军迷圆梦。

要把更多“科幻梦”变成现实

大学期间,黄彦钧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大二时,他主动申请去清华大学做研究助理——“那段经历让我开了眼界,也发现自己在信号处理、数学上的短板。”本科的系统学习加清华的科研经历,让他的技术能力突飞猛进,在校时就开始为企业做软件开发。

有了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积累,黄彦钧终于着手实现童年最宏大的梦想:制作全身机甲。“现在做得还粗糙,但做事不能等万事俱备才开始”,他说,制作中唯一费脑筋的是外观结构的“运动冲突”,解决这个难题后,其他步骤水到渠成。当第一次穿上自己做的机甲,他直言“像童年梦想突然落地,特别欣喜”;但欣喜过后,更多的是使命感:发现很多不足,未来要一步步改进,做出更完美的机甲。

鲜为人知的是,此前网上热议的“士兵穿外骨骼单手握步枪开火”视频中,那套外骨骼的设计研发,黄彦钧也参与其中。从废品站捡零件的“手工迷”,到穿上机甲的“机械创作者”,他用行动证明:梦想从不是空想。“小时候觉得机甲、外骨骼都是科幻里的东西,没想到自己能参与其中,”黄彦钧说,未来他会继续深耕机械与控制领域,“把更多‘科幻梦’变成现实,这就是我想一直做的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 受访者供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